工商业储能出海:能源转型浪潮下的新机遇与挑战
发布时间:
2025-08-20
- 欧洲市场:电价上涨、电力不稳定与可再生能源扩张形成 “刚需”。Solar Power Europe 数据显示,2023 年欧洲新增工商储 1.6GWh(占比 9%),预计 2024 年达 2.7GWh,2028 年将飙升至 19.5GWh。对中国企业而言,欧洲市场不仅是 “增量蓝海”,更因高准入门槛形成品牌溢价与高毛利空间,抢占欧洲市场将奠定全球竞争话语权。
- 东南亚及新兴市场:伴随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提升,储能需求同步增长。预计 2020-2030 年,东盟储能市场累计新增规模近 15GWh。而岛屿多、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的 “离网需求”,为分布式屋顶光伏储能创造发展机遇,成为中国企业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。
政策东风:海外市场的 “加速器”
- 欧盟通过电力市场改革、需求侧灵活性规范,加速能源去中心化;英国创新设立 “虚拟交易方(VTP)” 角色(P415 法规),允许聚合商直接参与批发市场,推动 “表后灵活性(BTM)” 商业化。数据显示,英国 BTM 灵活性市场规模 2025 年将达 5.8 亿欧元,2035 年突破 25 亿欧元,为储能企业开辟新型盈利模式。
- 政策红利不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更激活市场需求,让中国储能企业在海外市场获得 “天时” 优势。
中国力量:技术与产业链的 “硬实力”
- 海得智慧能源:15 年新能源研发积淀,实现 “全栈自研 + 全场景应用 + 全产业链布局”。其电力 / 工商业储能产品通过 GB、CE、UL 等认证,2024 年聚焦欧洲市场,已完成比利时首批项目交付、光储充一体化及大型工厂配储项目,用 “本土化合规” 打开欧洲大门。
- 中熙能源:深耕行业 18 年,构建研发 - 生产 - 销售全体系,工商业储能产品凭技术与质量,在非洲、欧洲市场收获认可。中国企业以高性价比 + 定制化方案,成为海外市场 “可靠选择”。
挑战与破局:精准布局应对全球化考验
- 技术端:持续研发迭代,提升产品性能(如高安全性、长寿命、适配极端环境),平衡 “技术领先” 与 “成本可控”;
- 服务端:建立本地化团队,打造 “即时响应” 售后网络,解决海外市场 “服务滞后” 痛点;
- 生态端:与当地合作伙伴深度协同,共享资源、分摊风险,加速市场渗透。
能源转型浪潮中的 “中国担当”
上一条
最新动态
2025-08-20
2025-08-19
2025-08-18
2025-08-14
2025-08-13